生石灰(主要成分为CaO,可能含有MgO等杂质)中镁元素(以MgO形式)超标在造纸过程中可能产生以下影响,具体如下:
一、制浆环节的影响
1. 蒸煮效率下降
- 在化学制浆(如硫酸盐法)中,生石灰用于调节蒸煮液的碱度(提供OH⁻)。MgO超标会导致Mg²⁺浓度升高,其水解反应(MgO + H₂O → Mg²⁺ + 2OH⁻)虽能补充碱度,但Mg²⁺与木质素、纤维素的相互作用较弱,可能减缓木质素的溶出,延长蒸煮时间或降低纤维分离效果,导致成浆得率下降、纤维强度降低。
- 镁离子可能与蒸煮液中的硫化物(如Na₂S)反应,生成MgS等沉淀,影响药液循环,堵塞设备或管道。
2. 浆料杂质残留
- 高镁蒸煮液可能导致部分镁化合物(如Mg(OH)₂)吸附在纤维表面,后续洗涤难以完全去除,影响浆料纯净度,增加漂白阶段负担。
二、漂白阶段的影响
1. 漂白效率降低
- 在次氯酸盐、二氧化氯或过氧化氢漂白中,Mg²⁺可能与漂白剂(如ClO₂、H₂O₂)发生副反应,消耗有效成分,导致漂白剂用量增加、白度提升困难或漂白时间延长。
- 镁离子可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,降低其有效利用率,尤其在碱性漂白条件下(如氧漂),影响纤维脱木素效果。
2. 白度稳定性问题
- 残留的镁化合物可能与纸浆中的微量元素(如铁、锰)协同作用,加速纸张在储存或使用过程中泛黄,影响白度耐久性。
三、湿部化学与纸张质量的影响
1. 抄纸过程絮聚异常
- Mg²⁺作为二价阳离子,会中和浆料纤维表面负电荷,影响助留剂(如聚丙烯酰胺)、助滤剂的吸附效果,导致细小纤维和填料留着率下降,纸页匀度变差,强度(如抗张强度、撕裂度)降低。
- 高镁环境可能改变浆料的Zeta电位,干扰湿部添加剂的电荷平衡,引发泡沫增多、脱水困难等问题。
2. 纸张物理性能缺陷
- 镁化合物(如MgCO₃、Mg(OH)₂)残留可能形成纸页中的“斑点”或“硬块”,影响平滑度和印刷适性。
- 若用于生产特种纸(如绝缘纸、食品包装纸),镁元素超标可能违反相关质量标准(如重金属残留限量)。
四、设备与工艺控制的影响
1. pH值波动与结垢风险
- MgO的溶解度低于CaO,其与水反应生成的Mg(OH)₂碱性较弱(溶解度约1.2g/L),可能导致系统pH值不稳定,需额外添加碱剂调节,增加工艺控制难度。
- 在高温条件下(如蒸煮、干燥),Mg²⁺易与水中碳酸氢根结合生成MgCO₃沉淀,加剧设备(如蒸发器、管道)结垢,降低传热效率,增加清洗频率和能耗。
2. 腐蚀加剧
- 若系统中存在氯离子(如废纸制浆中的脱墨废水),高浓度Mg²⁺可能与Cl⁻协同作用,破坏金属表面氧化膜,加速不锈钢等设备的局部腐蚀(如点蚀)。
五、环保与成本影响
1. 废水处理负荷增加
- 含镁废水需额外处理以满足排放标准(如镁离子浓度限值),可能增加沉淀剂(如NaOH)用量,或因生成Mg(OH)₂絮体而影响污泥脱水效率。
2. 原料成本与浪费
- 生石灰中MgO超标意味着有效CaO含量不足,需增加用量以满足工艺需求,导致原料成本上升;同时,杂质的无效消耗会降低生产效率。
总结建议
若生石灰中镁元素超标,造纸企业需:
1. 源头控制:选择高纯度生石灰(MgO含量通常应≤5%,具体依工艺而定),加强原料质检;
2. 工艺调整:优化蒸煮和漂白工艺参数(如增加碱用量、延长反应时间),补偿MgO对碱度的稀释效应;
3. 过程监控:实时监测浆料中Mg²⁺浓度,调整湿部添加剂配方,改善纸页成形和强度;
4. 设备维护:定期清理结垢,选用耐腐蚀性材料,降低设备损耗。
镁元素超标对造纸的影响具有环节联动性,需结合具体工艺(如化学浆、废纸浆)和产品要求综合评估,避免质量与成本的双重损失。